黎志康研究员和我校校友王文生副研究员做客我校学术大讲堂-pg电子直营网

黎志康研究员和我校校友王文生副研究员做客我校学术大讲堂-pg电子直营网

发布日期:2018-05-23点击数:次

5月21日,应农学院邀请,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黎志康研究员和我校校友王文生副研究员做客我校学术大讲堂。黎志康和王文生在西校区科研楼报告厅分别作了学术报告。来访期间,党委书记饶桂生、校长申书兴会见黎志康和王文生,双方就科研合作、人才联合培养等领域进行了深入交流与探讨。来自农学、生命等学院的200余名师生参加了报告会,报告会由副校长马峙英主持。

黎志康针对水稻与白叶枯病菌共同进化和抗病基因和毒力基因之间的多重遗传互作系统进行了详细分析,阐述了菌株毒力分化和毒力相关基因的鉴定、基因组多样性和毒力基因及相关位点的鉴定,讲解了701份水稻的种群结构等相关内容。王文生针对全球粮食生产现状和面临的挑战,重点围绕3000份水稻基因组计划,介绍了基于水稻功能基因组信息数据的分析,揭示了水稻种内丰富的遗传多样性,从传统“经验育种”向现代“精准育种”跃升,分析了3000个水稻基因组计划中3010个亚洲栽培稻(oryza sativa l.)基因组的遗传变异、群体结构和多样性。3000个水稻基因组项目数据的公开为水稻基因组学研究和育种提供了资源。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nature》(一区,if 40.137)上,该文是读者和专家团共同投票遴选出来的2018年1至4月最具突破性的8篇cns文章之一。

黎志康就与会师生关心的问题进行了详细解答,并阐述了该研究首次提出了籼、粳亚种的独立多起源假说,并首次提出用“xian/籼”和“geng/粳”来代替90年前由日本学者提出的indica和japonica,恢复使用籼(oryza sativa subsp. xian)、粳(oryza sativa subsp. geng)亚种的正确命名,使中国源远流长的稻作文化得到正确认识和传承。会后,黎志康应邀步入出彩人生大讲堂,作了题为“一粒稻情 ”的主题交流,与同学们一起分享了在国外学习和工作的经历,鼓励大家从事农业科学研究,培养肯吃苦、爱钻研的精神,将自己的工作做到最好,成就事业巅峰。

黎志康二级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作物基因资源与基因改良国家重大科学工程首席科学家,国际知名的植物遗传育种学家。长期从事水稻复杂性状遗传机理和分子育种方法研究,在理论和应用相结合上思路创新、成果显著。在nature、science、pnas、nucleic acids research等sci刊物发表论文140余篇,出版英文专著章节15篇。论文被引12797次,连续3年进入elsevier中国高被引学者农业与生物科学学科榜单前10名。主持完成的“3000份水稻基因组计划”项目将大大推动水稻种质资源优异基因的规模化发掘和我国功能基因组研究成果向水稻育种中的转化。黎志康研究员是nature论文3k水稻基因组的通讯作者。

王文生博士,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副研究员,1999年9月至2006年6月在河北农业大学农学院学习。目前主要从事水稻抗逆基因的挖掘和功能验证等相关工作。在水稻抗逆相关基因的挖掘和功能验证、表观遗传学研究和水稻种质资源重测序分析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0项,获授权专利4项;在nature、nucleic acids research、journal of experimental botany等杂志上发表论文35篇。特别是以第一作者发表的nature论文3k水稻基因组中,恢复使用水稻籼、粳稻亚种的正确命名,使中国源远流长的稻作文化得到正确认识和传承。

作者:农学院 孟成生 编辑:宣传部 杨晓丽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