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上午,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近3000名全国人大代表肩负人民重托出席大会,认真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神圣职责。全国人大代表、我校郭素萍研究员同全国各地的代表委员齐聚人民大会堂,积极建言献策,共商国是,受到各级媒体的广泛关注。
1.新华网:全国人大代表郭素萍:用科技染绿荒山,把富裕带给乡亲
2.中国农村网:郭素萍:支持苹果产业提质增效 助力乡村振兴
3.中国食品安全报:两会聚焦|郭素萍代表:扶持苹果产业提质增效助力乡村振兴
4.河北日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在河北代表委员和干部群众中引起强烈反响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凝聚奋进新征程的智慧和力量
5.河北日报:出席全国两会的河北代表委员抵京报到 不负重托赴盛会 凝心聚力谋发展
6.长城网:2022全国两会特稿|雄安新区:从“一张白纸”到“塔吊林立”
7.长城网:什么是大食物观?为啥能让中国人的“饭碗”更丰盛更健康
8.河北广播电视台冀时客户端:2022新格局|绿水青山入画来
9.河北广播电视台冀时客户端:对话京津冀丨生态协同谱写绿色发展新篇章
10.长城新媒体冀云客户端:两会vlog |关键词:科技创新!
全国人大代表郭素萍:用科技染绿荒山,把富裕带给乡亲
新华网3月9日
前段时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正式发布。在实现全面小康后,如何进一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使其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是全国人大代表、河北农业大学林学院研究员郭素萍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全国人大代表河北农业大学林学院研究员郭素萍
郭素萍认为,推动乡村发展需要两步走。首先,在产业方面,乡村产业发展相对单一,二三产发展滞后,整体质量有待提高。同时,产业发展资金支撑不足,农业抗风险能力低。要想使“乡亲们的钱袋子鼓起来”,因地制宜大力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实现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是必不可少的一步。一二三产融合,可以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满足城乡居民多样化需求;通过对农产品原料进行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丰富人们生活;通过发掘乡村多种功能,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康养、电子商务等新产业新业态,拓展农民就业增收空间;对农产品的销售服务过程,也能够实现增值。通过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农民可以参与这种增值的分配,进而帮助乡亲们增加收入,过上好日子。
工作中的郭素萍
其次,农村技术人才缺口仍然较大,农技服务队伍力量薄弱,缺乏较高技能的技术人员为产业发展作支撑。基层急需的农林类专业大学生,就存在“招不来,下不去,留不住”等问题。应该进一步加强基层人才队伍建设,通过多种途径培养基层科技人才,为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在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郭素萍就曾提出关于实施农林类专业定向招生培养计划的建议,许多高校也出台了相应政策。虽然我国每年有相当数量的大学生走向就业市场,但“人往高处走”的传统意识导致大部分人才在城市聚集,真正到农村创业的人才比例较低。我们仍需完善相应政策,给大学生留下来的机会,留下来的条件。只有充足的人才团队,才能更有效地帮助乡村富起来,产业发展起来。
多年来,郭素萍始终扎根基层,用科技染绿荒山,把富裕带给乡亲。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农民生活与乡村建设的转变。她坚定的认为只有抓好“产业发展”与“人才引进”两步走,才能更好的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动乡村振兴发展。
5g、大数据、物联网等新兴技术在农业农村的应用,极大提升了农业信息化水平,使信息技术在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物流业,有力推动了农业生产转型升级,使农产品生产结构及需求量更加合理,乡村振兴注入了新动能。但同时也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郭素萍表示:在下一步我们需要加强信息化所需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数据采集体系。我国基层的农业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虽然取得了很大进步,但在满足农业信息化需求方面还有不足。特别是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由于资金匮乏、基础设施建设较为薄弱、服务网络覆盖面不宽。服务网络大都只能覆盖到县一级用户,难以覆盖到基层农户,导致信息传输在县级用户和最终用户之间形成了“梗阻”现象,想要实现全面覆盖还需要未来更多的政策支持、资源倾斜与产业建设,需要全社会共同的努力。
郭素萍:支持苹果产业提质增效 助力乡村振兴
中国农村网3月9日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大力抓好农业生产,促进乡村全面振兴。苹果是我国农业生产中的大产业,其面积和产量均占世界总量的接近50%,对推进我国农业供给侧改革、实现精准脱贫、助力乡村振兴和生态文明建设发挥着重要作用。”全国人大代表郭素萍表示。
郭素萍是河北农业大学研究员,也是李保国技术创新团队的核心成员。作为一名林果研究领域的专家,她与丈夫——被誉为“太行山上的新愚公”的李保国教授一起,曾走遍了太行山区的农村,为农民群众带去致富增收的新技术,带领他们奔向小康生活。李保国教授离世后,郭素萍接过了丈夫奋斗一生的事业,继续奔走在田间地头的农业技术推广第一线。
在农业科技推广工作中,郭素萍发现,我国苹果产业目前面临一些亟需解决的问题:优势区域基础设施和生产条件较差,现代化装备不够;生产成本偏高,果园经营效益偏低,部分优势产区发展苹果产业的信心有所动摇,个别果园存在撂荒现象;经营体制机制落后,科技支撑和服务体系较弱;受耕地政策的影响,部分处于苹果优势产区的苹果产业面临下滑的局面。
郭素萍表示,“如何实现苹果产业升级转型、促进农民致富和农业增效,助力乡村振兴,最终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和谐统一,是摆在政府领导和果业从业者面前的一道必答题。”
郭素萍建议,针对制约苹果产业发展的“卡脖子”问题,加强原始创新,增强科技支撑能力。加强原创性、基础性研究,建议有关部委要设立苹果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开展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种质创新与新品种选育、智能机械研发、精深加工品开发等。组织形成国内外有影响力的各个层次梯队型的领军科技队伍,加强全国苹果科技创新一盘棋建设。
针对我国苹果优生区基础条件差的局面,郭素萍提出要加强基础建设,提升现代化装备水平。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开展高产高效示范园道路建设、水源建设、肥力提升工程;配套水肥一体化、果园智能化设施;提升果园割草机、施肥机、弥雾机、采果平台、修剪平台等新型机械装备水平。实施苹果采后装备提升工程,针对采后损耗高的局面,提升分拣贮藏运输相关装备水平,并制定苹果采后智能分选、冷(气)贮藏、冷链运输等装备配套补贴政策。实施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工程,积极完善以防雹、防霜冻为主的人工影响天气装备,加大果园防雹网、防霜冻新技术投入。
郭素萍还认为,针对我国苹果经营分散、劳动力老龄化的实际,要加快体制机制创新。壮大企业(合作社)经营主体,通过政策扶持、项目支持,培育涉果龙头企业或合作社,完善“企业 合作社 基地”或“合作社 基地 社员”等经营模式,创新利益联合机制。针对自然灾害频繁、果品价格不稳定、农业产业属于弱势产业的实际,建立完善的农业保险机制和金融扶持政策,确保产业健康发展。
此外,郭素萍还建议加强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加强果业行政管理体系建设,在苹果主产省市县设立相对独立的产业行政管理机构,优化职能和人员配置,提升综合管理效率。建立产学研结合的服务体系,大力推广新型农业科技服务模式,促进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与苹果主产县结成对子,扩大服务范围。壮大基层技术服务队伍,完善果业科技pg官网是哪个的人才招聘引进和激励机制,引进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全面落实基层技术推广服务队伍相关政策,彻底解决科技服务最后一公里问题。
两会聚焦|郭素萍代表:扶持苹果产业提质增效助力乡村振兴
中国食品安全报3月8日
“苹果是我国农业生产中的大产业,其面积和产量均占世界总量的接近50%,对推进我国农业供给侧改革、实现精准脱贫、助力乡村振兴和生态文明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全国人大代表、河北富岗食品有限责任公司技术顾问郭素萍对本报记者说。苹果产业成为“兴一个产业、富一方百姓”,一县一业、一业脱贫、一业富民的产业扶贫典型模式。苹果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是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途径,更是实施乡村振兴的“重头戏。”在农民致富、农村稳定、农业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郭素萍代表建议:加强原始创新,增强科技支撑能力。科技是苹果产业发展的引擎,是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的第一要素。针对制约苹果产业发展的“卡脖子”问题,一是加强原创性、基础性研究。有关部委要设立苹果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开展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种质创新与新品种选育、智能机械研发、精深加工品开发等。二是整合苹果科技资源。组织形成国内外有影响力的各个层次梯队型的领军科技队伍,加强全国苹果科技创新一盘棋建设。
加强基础建设,提升现代化装备水平。针对我国苹果优生区基础条件差的局面:一是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开展高产高效示范园道路建设、水源建设、肥力提升工程;配套水肥一体化、果园智能化设施;提升果园割草机、施肥机、弥雾机、采果平台、修剪平台等新型机械装备水平。二是实施苹果采后装备提升工程。针对采后损耗高的局面,提升分拣贮藏运输相关装备水平。制定苹果采后智能分选、冷(气)贮藏、冷链运输等装备配套补贴政策。三是实施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工程。积极完善以防雹、防霜冻为主的人工影响天气装备,加大果园防雹网、防霜冻新技术投入。
加快体制机制创新。针对我国苹果经营分散、劳动力老龄化的实际:一是壮大企业(合作社)经营主体。通过政策扶持、项目支持,培育涉果龙头企业或省市示范合作社,完善“企业 合作社 基地”或“合作社 基地 社员”等经营模式,创新利益联合机制。二是建立农业保险和金融支持体系。针对自然灾害频繁、果品价格不稳定、农业产业属于弱势产业的实际,建立完善的农业保险机制和金融扶持政策,确保产业健康发展。
加强科技服务体系建设。针对基层科技服务体系弱化的问题:一是加强果业行政管理体系建设。在苹果主产省市县设立相对独立的产业行政管理机构,优化职能和人员配置,提升综合管理效率。二是建立产学研结合的服务体系。大力推广新型农业科技服务模式,促进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与苹果主产县结成对子,共同设置研究与示范课题,扩大服务范围。三是壮大基层技术服务队伍。完善果业科技pg官网是哪个的人才招聘引进和激励机制,引进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全面落实基层技术推广服务队伍相关政策,彻底解决科技服务最后一公里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
在河北代表委员和干部群众中引起强烈反响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凝聚奋进新征程的智慧和力量
河北日报3月6日04版
河北日报讯 “民族团结是我国各族人民的生命线,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民族团结之本。”3月5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他所在的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发表重要讲话,在我省代表委员和广大干部群众中引起强烈反响。大家表示,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坚决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紧紧抓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促进各民族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同心共创繁荣发展新局面。
【会场热议】
几十年如一日扎根农村,全国人大代表、河北农业大学研究员郭素萍格外关注民族地区发展,为青龙、围场等地群众送去致富增收新技术。“在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的道路上,‘一个民族都不能少’。”郭素萍代表说,全国两会期间,她准备提交关于支持苹果产业提质增效助力乡村振兴的建议,推动实现包括少数民族地区在内的县(市、区)的苹果产业升级转型,促进农民致富和农业增效。
出席全国两会的河北代表委员抵京报到
不负重托赴盛会 凝心聚力谋发展
河北日报3月4日01版
河北日报讯 京城春光好,暖风拂人心。3月3日上午,出席全国两会的我省代表委员乘坐高铁抵达北京,向大会报到。
一路向北,风驰电掣。掠过生机盎然的燕赵大地,车厢里逐渐热闹起来。“三件大事”、后奥运经济、乡村振兴、绿色转型,成为代表委员关心的焦点热点。
“喜迎两会”“乡村振兴”“凝心聚力共谋发展”……一张张主题突出、创意十足的窗花,让精心装饰的车厢里洋溢着喜庆气氛,代表委员的讨论也围绕着这些话题展开。
全国人大代表、河北农业大学林学院研究员郭素萍的事业在农村,心中时刻牵挂的也是“三农”问题。“我准备提交一份关于完善农业人才结构的建议,培养更多高端人才攻关农业领域前沿技术,把农业知识输送到田间地头,让科技为乡村振兴按下‘快进键’。”她说。
和郭素萍代表一样关注乡村振兴的,还有杨玉成委员。全国政协委员、民盟省委副主委、省政协农业和农村委员会主任杨玉成建议,通过盘活整合农村集体资产、创新集体经济体制机制、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等系列措施,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
2022全国两会特稿|雄安新区:从“一张白纸”到“塔吊林立”
长城网3月7日
又是一个生机勃勃的春天,雄安新区规划建设即将走过五年时间。
这些年来,雄安新区从“一张白纸”到“塔吊林立”,从“规划先行”到“雏形凸显”,从“规划建设阶段”到“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和大规模开发建设同步推进的阶段”,这座承载着“千年大计、国家大事”的现代化新城正一步一个脚印,悄然崛起。
站在新的时间节点上,如何高标准高质量建设雄安新区,同步推进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和大规模开发建设,打造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全国样板,推动新区加快“显雏形、出形象”?这成为出席2022年全国两会的代表委员们关注的焦点。
这里的医疗、教育、环境“样样好”
2021年12月30日,北京市支持雄安新区“三校一院”交钥匙项目北海幼儿园园区项目竣工验收并正式移交雄安新区,这是“三校一院”项目中第一个完成竣工验收并交付的项目。
从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到筑巢引凤,持续提升软硬环境吸引力,教育、医疗这些关乎国计民生的领域,持续牵动社会关注,不断取得阶段性成果。
截至目前,90所京津冀知名医疗卫生机构、59所优质学校与新区各类医院、学校建立帮扶合作关系,首批4所疏解高校、2所医院正在加快落地。
“雄安新区作为千年大计,从设计到建设,都是从长远规划着眼,起点高,标准也高。”全国人大代表,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放疗三科主任医师、民盟石家庄市委副主委祝淑钗持续关注区域医疗合作话题。她结合自身工作经历,建议利用现有信息技术、大数据、网络等,建立起高标准高要求高起点的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和服务体系,把健康、保健、医疗和康复一体化,为全生命周期提供更好的健康服务。
常年关注农业的全国人大代表,河北农业大学研究员、李保国团队核心成员郭素萍则在雄安新区的快速发展中看到了农业人才培养机制的新可能。“雄安新区在人才、政策、土地等方面具有非常明显的区域政策优势,为打造世界一流农业大学提供了良好的政策保障。”一组数据验证着郭素萍提到的“雄安优势”。以人才优势为例,截至去年末,雄安新区、三县及雄安集团通过社会招聘、校园招聘等方式和多种渠道,选录和招聘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双一流”高校高学历人才600余名,柔性引进院士、专家等高端人才12名,通过项目合作引进规划建设重点领域人才100余名。
新区对人才的吸引力还只是开始。近日发布的《雄安新区2021年大数据研究报告》显示,2021年雄安新区常住人口同比增长4.5%。报告同时预测,未来新区人口流动潜力巨大。
医疗、教育等民生领域在吸引人才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与此同时,人才的汇聚也必将推动这些领域向更高水平发展,相互作用之下的结果,必是新区不断迸发的创新活力。
什么是大食物观?为啥能让中国人的“饭碗”更丰盛更健康
长城网3月8日
悠悠万事,吃饭为大。解决好吃饭问题始终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3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的农业界、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时,指出要树立大食物观。河北如何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开发丰富多样的食物品种?如何树立大食物观,让人民群众获得健康营养安全的食物?3月7日,记者对此进行了采访。
全国人大代表,河北农业大学研究员、李保国团队核心成员郭素萍长期从事太行山山区开发研究工作,发现很多山区粮食生产处于无序状态,农民种粮“种什么、种多少、卖给谁”,缺乏有效的组织引导,致使农业生产无特色、产业规模难做大、市场竞争力弱。她认为,要打破这个僵局,必须从优化粮食生产布局入手,因地制宜编制粮食产地规划。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食物观的最新阐述,给我们指明了努力方向。”郭素萍说,在保护好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将帮助太行山区百姓发展特色种植,宜粮则粮、宜经则经、宜林则林,形成同市场需求相适应、同资源环境承载力相匹配的现代农业生产结构和区域布局。
2022新格局|绿水青山入画来
河北广播电视台冀时客户端3月8日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持续改善生态环境,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加强污染治理和生态保护修复,处理好发展和减排关系,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那么,河北如何做好这篇“绿色”大文章?
全国人大代表、河北农业大学研究员郭素萍说,作为李保国团队的核心成员,她和团队“赓续“愚公精神”,毅然选择接力前行,李保国生前设想的建设178平方公里“太行山生态大花园”,目前正在变成现实,一幅太行山区的绿色画卷正在徐徐铺展。
郭素萍:综合“山水林田湖”等要素的基础上,合理布局,使更多的荒山变成绿水青山,这样一来,生态环境好了,农民也可以靠山吃山,改变他们的生活状况。
对话京津冀丨生态协同谱写绿色发展新篇章
河北广播电视台冀时客户端3月9日
八年前,京津冀协同发展大幕开启。八年来,京津冀三地携手开新局,谋新篇,协同发展成效日益显现。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国家战略实施8周年之际,北京、天津、河北三地广播电台继续合作联动,北京广播电视台新闻广播中心、京津冀之声、天津广播电视台新闻广播、河北广播电视台新闻广播联合制作、同步推出2022年全国两会特别节目《对话京津冀》,今天播出第二集《生态协同谱写绿色发展新篇章》。
山水相连,休戚与共。京津冀协同发展八年间,三地打破地域藩篱,在一张图总体布局下,京津冀生态环境质量显著改善。
分享一片蓝天:持续推进区域大气污染联合治理攻坚,2021年,京津冀三地pm2.5平均浓度为37微克/立方米,比2014年下降58%;共守一泓碧水:开展跨界河流上下游流域生态环境治理协作,密云水库上游潮河、白河和引滦入津工程上游黎河、沙河出境水质均保持在地表水ⅱ类及以上水质;同担一份责任:加强生态保护协同立法,《机动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放污染防治条例》自2020年5月1日起在京津冀三地同步实施。
生态环境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率先突破的领域之一,八年来,三地深化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推动流域水污染协同治理,推进法规标准的制定,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天更蓝了,水更清了。
全国人大代表、河北农业大学研究员郭素萍
未来三地还应携手助力区域林业资源保护修复,这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山区综合治理不光是个生态的屏障,环境好了,农民的收入也能够增加,尤其是在山区,有了别的经济出路,脱贫攻坚时候,给山区的农民也带来了很好的效益,从各个方面,都有所改变。
从国家这个层面来说,应该加大对山区绿化或者综合治理这方面,山水林田路,把这些因素综合的考虑进去,合理的布局,采取一些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就能够使过去的荒山,变成绿水青山,使农民能够靠山吃山,改变他们的生活状况。同时对防灾减灾都是有好处的,在治理荒山前,遇到大雨或者暴雨的话,给山区带来了灾害,通过治理以后,山也绿了水也清了,来了暴雨以后,防御能力也提高了,自然灾害减少了,对农民的财产保护作用也是非常明显的。
两会vlog |关键词:科技创新!
长城新媒体冀云客户端3月10日
忙碌的日子总是过得飞快,不知不觉,全国两会已近尾声。耿耿和筱雨又联系上几位全国人大代表。这次的关键词,是科技创新。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科技”一词出现了16次,内容涉及医药、农业、5g、金融等等,涵盖经济社会发展的各大领域。
全国人大代表,河北农业大学研究员、李保国团队核心成员郭素萍在爱人李保国教授去世后,仍和30多名科技工作者活跃在太行山区,每年有300多天在田间地头和农民在一起,一如既往地支持“富岗”苹果的产业发展。
“用科技的力量帮助越来越多的乡亲们增收致富,这是李保国和我的初心,也是我们一直坚持奔走在太行山区的动力。”郭素萍看到了农村对科技的渴求,表示要把自己变成农民,把农民变成专家,“唯有如此,农业人才振兴才会指日可待。”
资料整理:宣传部 王亮 编辑:宣传部